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中藥戒K仔: 另類深層次矛盾

最近報紙報導關於用中藥戒K仔的一段新聞,勾起我心中不少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為因濫藥而令身體功能受損的青少年治療有望而感到高興,但另一方面則擔心中藥戒K仔會令青人覺得K仔上癮是「有藥醫」,抱有容易戒掉一試無妨的錯覺。

中藥戒K仔是一個有效的治標方法,惟不能治本,容易出現兩種問題:

  1. 「容易戒掉」將成為誘騙青少年去嘗試「索K」的賣點。年青人易受朋輩影響,加上中藥戒K成效受傳媒報廣泛報導,這種權威令他們更放心一試。
  2. 戒完再索,長戒長有。濫藥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追求那種High及麻醉自己的感覺。就是知道「索K」是「有藥醫」,為求一時快感,再次濫用k仔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心病還需心藥醫,假如心因未能解,容易故態復盟。
中藥戒K仔的出現,事實上是一個的喜訊,但無奈濫藥跟生理病的處理手法是絕對不相同。就好像當研究發現出有效的治療癌症的藥物或方法,這智是天大的喜訊,不會因為有藥物可以治癒而去嘗試令自己患癌 (「索K」和患癌的感覺根本完全是兩回事)。一日未能處理好濫藥的動機,問題會繼績惡化下去。最好的方法是採用一些輔助性的治療,實行雙管齊下的模式,同時配合康復後期「把門關」的跟進工作。而以催眠治療作為輔助性治療更能雙得益彰,更有成效,收效可以更快更持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