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意見與感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意見與感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MY OH MIND 4 層次



MY OH MIND 深層自我溝通一直以來都只是徘徊在第一及第二層次,但OH的應用又豈止在這局限之內? 第三第四層次遲遲都未推出,只因這兩個層次不是人人皆適合,只有真正願意正視自己問題、有勇氣去面對自己陰暗面的朋友。然而我們所見的,不少朋友在第一及第二層次已經經不起考驗,不單止不願意「開效」(OPEN UP),而且完全「關機」(SHUT DOWN),更甚的是發難。連自己的問題也不願意去理解,更惶論用OH來幫別人解難。試問在這些情況底下,又怎會是推出第三、四層次的好時機呢?

MY OH MIND 於2009年推出,這工作坊經過五年間,我們深信不少學員在不斷的應用及練習,對第三及第四層次已經準備就緒(ready),若然你是其中一位的話,不妨發個電郵告知我們 info@hkhypnosis.com,當累積足夠人數就會通知大家。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MY OH MIND - 一大堆或許你也有興趣知的問題

上月底剛完成了2013年首個MY OH MIND課程,也許有一段時間沒有開課程及寫網誌,學員均很好奇在堂上問了一大堆問題,有些或許你也有興趣來「八」一「八」,節錄如下(口語化會傳神一點):

學員:做咩你地隔咁耐先開班架?等到頸都長喇。

KK:我地係以催眠治療為主,開班係睇情況,好多時都係懶。開課程要有好多事前功夫要做,由要推又要招生。反而好多時係開私人班多,學員自己組好隊就打俾我度期,唔駛做前期工作,等我可以多D時間去準備課程。

學員:咦?MY OH MIND都唔係第一次攪架喇,D課程內容唔係已經有喇咩?重要去準備?

KK:世界變得咁快,D課程係需要針對學員的需要同埋與時並進,點可能唔去update同準備呢?

學員:我見過有唔少機構開OH 班攪團購,你地有冇攪架?

KK:冇。亦唔會考慮,雖然用平價作招徠,的確可以吸引唔少人黎上堂,只不過唔同機構有唔同的宗旨,我地係希望黎學OH的學員,係真真正正對OH有興趣先黎學,而唔係因為貪平來湊湊熱鬧果種,學唔學到,用唔用得著好視乎學只抱住咩野心態黎學。一向以來,我地都同學員講,如果佢地有D真係對OH有興趣但又想先體驗下OH,可以帶埋佢地黎上第一堂,不收取任何費用,所以我地開OH班係唔會用團購。

學員:其實你地係幾時開始開MY OH MIND嘅課程?

KK:第一個MY OH MIND課程已經係2009年喇,應該個課程資料重有響我地D blogs度

(後記,祖迪第一時間搵番條link出黎:http://www.hkhypnosis.com/post/21/850 有blog有真相)

學員:我都係黎你地度做前世催眠先知你地有攪OH課程,如果我有friends佢想知多D關於MY OH MIND嘅野,咁有咩野資料俾到佢?

KK:其實我地D主打課程都有自己嘅websites,不過都係採取被動方式,MY OH MIND嘅網址好易記,嘅然你問到,我就順便一次過賣埋廣告

MY OH MIND 網址: www.myohmind.com
MIND TECH科學靜坐證書課程 網址: www.mindtech1.com
前世催眠體驗工作坊 網址: www.pastnfuture.com
意覓思維 網址:www.ex-matrix.com
網誌: www.hkhypnosis.com 或 http://blog.hkhypnosis.com/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潛意識特訓- 學車篇 (二)

學車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是小事一椿,起初我的想法也如是,心想:沒有甚麼大不了,最多是不及格吧!反正考取車牌又沒有迫切性,更不是用來炫燿 (要的話就不是這個年紀去考了)。

但越學下去就越發現學車並不是學車,而是在學的過程要處理許多潛在問題,也是跟潛意識角力的時候。跟上一輩(師傅)的溝通相處、表達的方式及個人背負的責 任,這才是致命傷。外人看來,對學車變成這一回事,或者會嗤之一笑、說句多餘。但對我來說它確確實實促使我去克服一直以來纏繞及障礙自己發展的個人問題。

學 車的經歷,詭異點說似是冥冥中有主宰,當中遭逢的情景、人、事、物,都勾起 (trigger)了自己不少情緒與陰影,又一次讓我自我察覺到錯誤適應模式,要正面去處理它,就必然會痛。面對我的教車師傅,就正正是我的死穴,師傅既 屬長輩又兼負權威,那壓迫感令我透不過氣。對一個從小沒有跟長輩共處過,但習慣服從表現乖巧的我,以至現今那自我、抗拒被操縱,產生了許多內在矛盾。期間 碰過不少釘,也曾接奈不住向師傅發過晦氣,還幸自我察覺助我補捉到學車過程中浮現的過去零碎片段,讓我對問題本質以至對師傅的誤解,得以重新理解、不斷調 整及學習跟師傅的表達與溝通模式。

學車是講求掌控的技術去駕馭速度、距離及時間,out of control, miscommunication and fear,這接踵而來的負面情緒,正好是潛意識活躍的時候,終令自己感到意興闌珊,曾經想過中途放棄。自我察覺讓我發現這個一直以來纏繞及障礙著自己的錯 誤適應模式,這次我決心取締這種適應模式,堅持學習,重新檢視問題的癥結。無論是否可以取得車牌,但箇中所學習到的,又豈能具體衡量?

我深信能在一個人生命之中出現的人、事、物均源自一種緣份。學車是一個自省拓智的歷程;而感恩的是師傅作為我的啟導,助我穿越障礙困難,而所學到的又豈獨是學車的技能呢?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催眠‧心理醫生‧虛假記憶

在香港,心理或精神科醫生在捍衛專業而否定催眠治療,但當中也有不少在執業時卻同時在提供催眠治療服務,這在我的「催眠治療是正統?是另類?」及「催眠治療誰來執行?」兩篇文章中討論過,畢竟大眾對催眠治療仍有保留,加上電視劇集胡亂借催眠去展現神化詭異的劇情,導致很多人對催眠的誤解更深,大眾傳媒的滲透力是以百萬計,要撥亂反正,單憑我們這群催眠治療師的力量,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最近美國一名女子到醫療中心治療厭食症期間,懷疑遭一名心理醫生植入虛假的恐怖記憶的一宗新聞 (星島日報:美婦告醫院植入假記憶斂財),實令人氣結。不少醫療專業這邊廂在不認同催眠治療,而那邊廂自己又在用催眠治療替人治療,見成效就歸功於其專業,當失敗就歸咎於催眠治療。催眠治療是「受者主導」,治療過程是因應受者的情況及意願作配合,而「植入虛假記憶」是絕對違反專業催眠治療師的操守,妄顧受者意願的行逕。案件中的心理醫生為甚麼這樣做? 可能原因包括:

1. 涉案的心理醫生並非專業的催眠治療師;
2. 心理醫生才是他的正式專業,催眠治療只是不相干的陪襯,故無視催眠治療的專業操守
3. 大眾對催眠治療認識不深,正好被利用來胡作非為
4. 涉案的心理醫生低估了催眠治療的療效

催眠治療誰來執行? 值得大家反思。

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小學雞事件背後…

小學雞事件,矛頭都指向那個叉腰手指著父母破口大罵的小學生,受害者正正是他的父母。

大家嘗試去換另一個角度去看,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短片被上載到互聯網,報章頭版報道,將本來一件「小學雞」家庭私人事件,變成萬人關注的社會​事件,甚至受到大眾公然審判。

本人完全不認同小朋友的行為,但人誰無過?況且當事人也的而且確是小朋友,身處人生的學習階段,做出當眾指罵父母的不當行為,正好反映小朋友未學懂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尊重別人及欠缺公德。被標籤「小學雞」公然狠批,試問一個小學生如何承受此等壓力?難道社會不能予他一條改過之路?很多人會同情網絡欺凌的苦主,卻對一個小學生亳不留情地批判,懲罰會否過重?

莫說小朋友不成熟,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是個外表成熟但內心未能全然成長的 adult child? 難道大眾不是同樣在欺凌嗎? 勿忘記主角只是一個小學生而已。做錯事固然應得到教訓,然而讓小朋友理解自己行為的不當去重新建立正確行為模式,才是當前急務。事情發展至今,小朋友想改過,真需要更大的決心、勇氣及​毅力,才可以除去「小學雞」標籤,別再在傷口灑鹽花讓小朋友壓力「爆煲」了,容許事件自然地淡化、沉下去;也讓當事人的父母冷靜反思一下,輔導小朋友重回正軌。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選擇靜坐課程的七大竅門

  1. 憑直覺:也許你沒有察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選擇往往都源自一種「即興購買」impulse buying ,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個「烏煙瘴氣」令你感覺不良好的靜坐課程,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實難得你垂青。
  2. 達成目的:靜坐種類繁多,瑜伽、冥想、打坐、修襌等等,性質很類似,但細分起來就有很大分別,尤其是靈性層面方面。且看自己的需要是強身健體、活化腦筋,還是要尋真我找靈性了。
  3. 宗教觀:禪坐是禪修的一部份;瑜伽又富印度宗教色彩;打坐又容易跟道家氣功養生扯上關係,選一種符合自己宗教信仰的靜坐方式,更能事半功倍。無宗教色彩的靜坐方式也是不二之選。
  4. 體能考慮:很多靜坐方法都需要作一些肢體的動作或姿勢,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及能力去選擇,勉強只會令自己在靜坐過程感到辛苦而難以持恆去做。
  5. 時間:有些靜坐側重靈修,時間越長越能讓練習者有更多時間去覺察、去回顧,故動輒要花上半小時以上。所花的時間是否值得,且看你要想達到的目的及練習時間是否充裕。
  6. 地點:有些靜坐是要共修,要集合在同一地點練習;有些需要有足夠活動空間、器材或輔助物、甚至有些要有導師在場監察才能進行,地點環境及交通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怕麻煩的朋友,亦有一些安全、無地域限制及同時適合個人及集練習的靜坐方法。
  7. 科研證明:有關靜坐的醫學研究有很多,足以證明靜坐對人有莫大好處,惟研究單一種靜坐方法的學術或醫學研究,則略嫌欠缺客觀性,心水清的朋友也應該知道, 學者研究絕對不會對經費贊助人唱反調,賣花固然讚花香,而那些強調只有某種靜坐方法的獨有好處,就更不要盡信,試問只對單一靜坐方法造出來的研究,如何作 出對比?其獨特的好處是如何成立? 只有當其他的靜坐方法都能夠作相同的研究時,才能分辨此等好處是「獨特」還是「共通」。


Mind Tech 科學靜坐

2011年7月10日星期日

Mind Tech 學員分享靜坐體驗

最近一位年幾次前學過 Mind Tech 的學員跟我們分享他的靜坐體驗,我們並得這位學員同意將他的體驗轉載與大家分享:

Hi KK,

記得我嗎? 跟你學 Mind Tech 科學靜坐都有成年幾,果陣時我一心諗住自己好幾年黎學過唔少靜坐都好似冇咩特別,當聽見你個科學靜坐,乜靜坐都會科學嘅咩?就去上左你堂,你重記得我呢個聲氣多多嘅Dennis ?

我學完之後冇寫學員感想,係當時未有咩野即時體會,果陣時我都重未捨得放低以前學果D靜坐方法,直至有次返工D野煩到我死,一瞌埋眼想靜坐時,日抖D煩野就標晒出黎,靜咩鬼坐? 越坐就越靜唔到。當個心成日叫自己靜D喇,一講個靜字,我就諗返起Mind Tech,於是一路按住你教嘅方法,真係可以好快咁靜落黎。經過呢次經驗,我終於放低以前所學嘅其他靜坐方法,單做Mind Tech,結我發現精神活力明顯比以前好,以前就越做就越唔想理野,真係有D想與世隔絕。

諗返轉頭,好多人好似我咁窮一生精力去學靜坐,以為打坐時間越長就越好,但原來自己唔明靜坐係咩野一回事,係咪適合自己,我自己一心係想得到靜坐對健康的好處,未想做和尚住,而且打坐真係要好多野配合,學左 Mind Tech之後知多左好多關於靜坐的科學研究,原來自己以前果套坐得越耐越好嘅諗法,令自己行左好多寃枉路。

你在 Mind Tech 教「雜念」同埋Level 1 狀態對我幫助最大,靜坐起黎事半功倍!我做番 Mind Tech 之後,個人響處理問題上(特別係濕滯果D),可以冷靜落黎唔會好似以前咁衝動,連我女朋友都讚我好修養左添!

今次個email就補番之前冇響課堂完結之後個學員感想喇,你不妨提下其他學左 Mind Tech 嘅朋友記得要用呀!

Thanks,
Dennis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一個簇新的「症」,某些行為或表現一旦被冠以「症」的名號,就等同病一樣,要「醫」要服藥才能痊癒,隨之而來是一連串的擔心、憂慮、困擾、沮喪... 我反對忌諱疾醫,但醫亦要知所以,不是慌亂不知所以焉地去醫。

不少家長對子女「患」此症而憂心忡忡,更敍述此症乃源於抑鬱及自信心不足而不敢與陌生人講話。表面上聽起來頗合理,但試想深一層,一個小朋友害怕跟陌生人說話,是正常還是病態?

對於「選擇性不語症」我不是專家,故請恕我才疏學淺。以前只會被說成「怕醜」內向而已,這跟現今的「選擇性不語症」又有何分別? 以前的「怕醜」內向,不會把它當作一種病,而且發生在弱小的小朋友身上,大部人都覺得這情況十分正常,當小朋友漸漸長大學會社交後,情況便能改善,「怕醜」內向是可以改變過來。

現在的 ,是病症、是不正常的,但至今又好像未專治此症的方法出現,你說有那個做父母的會不擔心?接下來的,更甚的莫過於父母們的「想太多」了,一幅又一幅的恐懼畫面出現,越加越多的假設,越想就越遠就越可怕,最後想得如同世界末日即將降臨。除此之外,從父母在論壇上尋求協助,可以感受到他們在面對這「選擇性不語症」問題上的無助,儼如驚弓之鳥,只懂不斷外求解決良策,盼別人「醫好」自己的小朋友,卻忘記了自己擔當的角色及作用。

一個方寸大亂的父母少不免會從身體語言中表現出不安與恐懼,同時也容易被小朋友察覺,試問這種連一直在保護自己的父母都害怕的「選擇性不語症」,對小孩來說又象徵著甚麼呢?害怕陌生人本來在以前是正常的事,到現今都變得非比尋常了,正因為它已被標籤及賦予另一種意義。

自信心是需要時間去培養,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支持與鼓勵,面對陌生人的恐懼,箇中可能出自小朋友過往經歷而對事物產生誤解,導致日後面對陌生人就不敢說話這些錯誤適應模式。事實上,「選擇性不語症」豈止在小朋友身上發生,不少成年人也不是同樣出現有「宅男」「宅女」的現象?而我們每年都處理過不少希望改善人際關係的催眠治療個案。

本人並非否定「選擇性不語症 」,只是希望呼籲家長們在尋求治療協助之餘,也得保持冷靜、先放下對小朋友的標籤,給予支持及鼓勵,嘗試找出及協助小朋友釐清對事物潛在誤解。這跟我們催眠治療的方向不謀而合,然而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父母是主動影響,催眠治療則在受者主導。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扭匙羹全面睇 - 再辦一次,後會不知期!

最近我們舉行了一個以扭匙羹為主題的內部工作坊,讓舊客戶們親身感受徒手扭曲匙羹的感覺。以下是其中一位參加者在我們網誌發表的課後感想:

『我把我的製成品相片及朋友看,他們都不敢置信...要不是我,他們都覺得是道具的把戲。』

『這個活動,扭匙羹是BONUS,最重要是我看到自己潛意識及集中的威力,而我確信,如果我善用它,它對我的幫助將會很大很大。』

我們更收到不少當日未能抽空參加的朋友電郵,查詢可否聯同朋友參加及下次開班日期。故我們決定於4月20日加開一節「扭匙羹全面睇」,是次活動仍然以內部工作坊形式舉行,而舊有客戶除可以聯同朋友參加之外,更可享有特別優惠:

日期:2011年4月20(三)
時間:晚上7:30 - 9:30
地點:意覓思維
費用:港幣$200 (只限舊客戶及其轉介的朋友)
報名:請電郵至info@hkhypnosis.com留位,待留位確定後將報名費存入以下戶口 -

戶口名稱:EXMATRIX
支付銀行:恒生銀行
賬戶號碼:379-194095-883

請將個人聯絡資料及入數紙副本電郵到意覓思維作確認留位,並請妥善保存入數紙,於開課當天出示及核實。

下次再辦,後會不知期!查詢請致電 62016636與我們聯絡。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愛情觀知多少

二月十四情人節將至,不知道你的愛情路是平坦、是崎嶇、是浪漫、是納悶還是尚未有「著落」。很多人當感情路上觸礁,不是責怪對方辜負自己,就是怪自己命苦遇人不熟,卻又有幾多人會理性分析自己的愛情觀是甚麼一回事? 不會這樣做的原因在於:愛情是感性的,以情緒為主導,那又如何理性?

愛情觀是打從心底的一種信念,這種信念直接影響你的行為,而你的行為促成了結果。假若愛情觀出現問題,之後的行為結果都會完全不相同,甚至與你原先所想得到的背道而馳,這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窮一生精力,都未能在愛情方面開花結果。

要走出愛情的困局,先要深入理解自己的愛情觀,那你對自己的愛情觀又知道有幾多呢?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催眠減肥 - 坊間吹水的人實太多

早前英國的催眠束胃帶減肥,估不到坊間有某女「達人」都為此大造文章,內容多謬誤且前後矛盾,心在想:究竟她何時改行做了催眠治療師?

女達人剛剛說過催眠是減肥方法之一,卻又立時說催眠沒有能力找出致肥原因。事實上絕大部人均曉得致肥原因不外乎是:

1. 吃得多
2. 飲食沒節制或飲食模式出現問題
3. 缺乏運動
4. 生理病態問題 (需請教醫生)

除了第4點以外,大家都很清楚令人致肥的原因不外乎吃得多運動少,原因已經不需要怎樣刻意地去找,多談幾句之後他/她們也可以將原因跟你娓娓道來。「均衡有節制的飲食,定期適量的運動」亦早已成為減肥人士的金科玉律。既有方法,但為何人想減肥又不持恆去做?

那關鍵並非在於這些很表面的原因,而是心因!

心因 ─ 是人難於察覺或意識到的,可以是:
1. 情緒、壓力,有些人甚至連自己一直在受壓也察覺不到,直至一天壓出個病來才恍然大悟。
2. 過去事故衍生的持續影響,如童年陰影影響人的信念及對人事物的看法。
3. 減肥甚至可以是自我保護機制。某些人對肥胖會賦以一種特殊意義或作用,肥胖更可以幫助他/她們去避開危險,甚至給予自己一種安全感覺。
4. 減肥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持久,視乎受者是否能貫徹實行,要是決心要減肥,也意識到成功減肥後的好處,那為何久久未能做到? 成功與否均受制於內心矛盾。

而專業的催眠治療師是會在受者的催眠過程中,因應當時情況及受者意願去協調整個治療過程,輔助受者自行從潛意識中去找出心因,讓他/她們去重新理解。當理解之後,有時甚至用不著去將問題處理,他/她從而懂得從問題之中釋放自己,讓自己不再被受困擾。

要找出致肥原因? 催眠治療絕對有方法,惟在受者主導下,找到與否則視乎受者本人的意願。

要找出致肥原因? 對催眠治療來說,不一定是必需的,催眠可以輔助受者重新檢視現有問題,促進受者發現更多選擇,當發現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原有的問題已不再是自己的問題,不會再影響受者的日常生活,那又何需再花時間在原有問題上面呢?

催眠不能找出致肥原因? 因為業內確實是良莠不齊,惟有慎選!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靜坐促健康 - 嶄新醫學研究實證

由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醫學院雪梨皇家婦女醫院資助的最新醫學研究證實,靜坐有效減低患者的沮喪、焦慮、更年期及頭痛等心理病症,這個醫學研究由Dr Ramesh Manocha負責策劃,是次研究在靜坐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又增添一項鐵證。

在Mind Tech科學靜坐課程中,我們都簡單介紹過不同的靜坐技巧,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及宗教信仰從而擇其所好。這次Dr Ramesh Manocha 研究的靜坐技術,我和Jodi也曾經練習過一段時間,這技術跟Mind Tech 均是殊途同歸,也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經驗。

Dr Ramesh Manocha 研究的靜坐技術

1. 本質: 或許Dr Manocha 是印度人的緣故,故對於喚醒人體能量系統的「靈量」、「七輪」及脈輪等概念很容易接受。惟對不同文化背景或不認識這些概念的人來說,接受就有不同。
2. 程序:初學者要憑手感應頭頂冒出的是冷或暖的氣,配合一連串的提升靈量的動作與程序;進階練習者需要預備的物品較多,如浸腳的膠盆和海鹽、用火的潔淨所需的大量蠟燭及在練習過程需要凝望著設計這套技術的原創人的相片等。配合初階的提升靈量的動作與程序進行。
3. 練習時間:建議練習半小時或以上
4. 其他:可以配合不同的印度頌唱CD淨化不同的輪位

練習之後的感覺跟練習Mind Tech無異,身心得以放鬆而且思想比練習前更清晰集中。可惜是我和Jodi實在難於每天抽出半小時至一小時去練習(又加上懶於做準備練習的事前事後功夫),加上自己又不是甚麼 「V wen wen」的人,在日漸疏於練習之下,最後便不了了之。 但對鍾愛靈修或者篤信能量的朋友,說不定是個好選擇。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催眠治療是正統?是另類?

不知道看過「催眠治療誰來執行」一文的朋友,對催眠治療會否有新的想法?

香港雖是一個資訊流通的地方,但一般人對催眠都不甚了解甚至聞者卻步。就是因為它予人的那種神秘感每每令人趨之若鶩;也有人藉此故弄玄虛,將催眠裝飾得很另類。更可憐的是催眠治療被人當作身份的道具,成為種種銜頭的「百搭」陪襯,催眠治療師當中任社工、精神科醫生、護士、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的大有人在,又有幾多人曾質疑過催眠治療跟此等專業的矛盾關係呢?

專業,顧名思義是以專長於某種職業,那究竟社工是他/她的專業還是催眠治療? 醫學早已跟催眠畫清界線,催眠被納入另類治療,究竟兩種專業是對立的還是可以共存的呢? 試想一下要是關係對立的早不會容許有「並存」這回事,固專業只可以在催眠及其固有的範疇選擇其一。

然而當兩者關係是並存的話,那麼,對方是以催眠還是另一程專長作為專業呢? 若催眠只是作為他/她的專業的一種技術,那麼練習催眠這門技術的機會又有幾多? 對方可以容許催眠治療喧賓奪主嗎? 要借助催眠治療來輔助自己原有的專業,那又可以有幾專業呢?

事實上在香港當催眠治療師並非如報導所述般「好境」,尚待真正的同業共同努力去推動。要改變香港人對催眠那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相信不少剛完成催眠治療課程的朋友,滿腔熱誠並急不及待的即時執業,只是距離大眾接受催眠治療私路仍然十分漫長,急於見到成果的朋友或許要失望了。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自大自悲 - 不足感作祟

當你有權力有利用價值的時候,身邊大獻殷勤與關心的人俯拾皆是;當你窮途潦倒或者再沒有利用價值時,那就生人勿近了。有人超級熱心地去關心幫助別人,為的卻只是想取悅別人去獲得自己的個人價值,難聽一點說是「扮好人」。亦有人不斷吹噓認叻,為的只是博取別人的景仰羨慕,以填補自己內心的不足感覺,難聽一點說是「扮超人」。社會上的確是有供有求,才會有「姣婆巧遇脂粉客」這回事。

自大自悲皆源自不足

然而,又有幾多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內心對不足感所產生的不安呢?自大自悲皆源自不足。

自悲 ─ 固然是自感不足;
自大 ─ 不足感令自己害怕被人看小,自大認叻目的是令他人不敢小看自己,是一種自我補償。
幫人 ─ 暗示我強人弱,又何嘗不是不足感作祟?

學習自強自足,很痛苦,但也要做...因為我們是活在現實之中;對人家的幫助與支持固然心存感恩,但叫自己別渴求奢望,只因這並不是必然的。對於幫助別人,要學習盡量克制不作主動,這並非冷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做任何事,均在剝奪別人的學習及成長機會,內心默默支持,總會教自己得以心安。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廁神?!

每次走進廁所的時候,那種釋放的舒暢固不可少,很多時候更會有觸機,突然喚起自己做漏做錯了甚麼,又或帶給我不少新點子,時則當頭棒喝的抖擻一下自己,心中暗自歡喜:莫非有廁神相助? 打救這個冒失之徒?

廁神? 只是跟自己打趣而已!

祇是不得不承認當人在埋首工作的時候,又或者在同一問題上「打困籠」,最終變成人人掛在嘴邊的「鑽牛角尖」罷了。讓自己打個盹、喝杯茶又或探望一下廁神,讓自己回回氣釋放一點緊張及壓力情緒,潛意識就能發揮更大作用,廁神??  大概就是你的潛意識吧!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催眠測忠貞? 中了《潛行凶間》毒?

醋漢逼妻催眠測忠貞 《潛行凶間》啟發覓盜夢師


咁都得?
 
這又成為影視媒體渲染催眠的例證了...
 
當一個人不是自願去接受催眠,被強迫去做催眠只會引致抗拒,最終令催眠無效。要是催眠得到,也可能只是按另一方所期望的結果強裝出來「應酬」一下而已。
 
另一方面,潛意識有自我保護機制,不會透露一些重要或違反受者信念或意願的資訊,同時顯意識會活躍起來,令催眠狀態不再活躍。
 
還有一點,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寓意及代表,夢境中的人事物都會被潛意識包裝之後而呈現的,故對做夢者均有獨特的意義解說,故透過潛意識去解夢會更為合適。目前的科技尚未有如《潛行凶間》內完備的盜夢技術及儀器,夢既不能盜,更不能由他人解。
 
真的不知道還有多少人中了《潛行凶間》毒?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從挾持事件看情緒


在全香港人沉痛悲傷之餘,我們同時發現人間有情,與及死傷者跟他們的家人帶予香港人的正面訊息,這件慘痛的事件不單止牽動每個香港人的心,更喚醒香港人的團結,「人離鄉賤」受害者及家屬固然要爭氣、要站起來,然而香港人也要爭氣、珍惜自己的家人。

激烈情緒會令人失去理智甚至歇斯底里,菲律賓人怪香港人的不友善對待,但試問是甚麼令我們香港人的心碎? 是甚麼令我們義憤填膺?

門多薩的無助無望

歷時接近十二小時的挾持事件,最終以流血結束,期間人質與槍手門多薩一起歷盡心理壓力及其衍生的複雜情緒所煎熬。

無助 - 從門多薩向申訴專員公署提出上訴後九個月不果,令門多薩開始有那種無助感覺。對當事人來說,無助就如同無人協助亦無計可施,也不知方向。而挾持事件的出現,也許是門多薩心目中唯一尋求幫助的有效方法。

疚歉 - 事件之中,門多薩曾數次向被挾持者說對不起,可以推斷自責與疚歉的情緒在內心鬥爭角力。

憤怒 - 申訴專員的一封信,以至目睹自己親弟被捕,箇中的感覺被談判員欺騙、不妥協與要求不被接受,令門多薩憤怒,威嚇要殺人質。以一聲槍聲以示警嚇,換來的是連珠式的「回敬」,面對的又是再一次的挑釁,令門多薩拒絕再談判了。

恐懼與無望 –一連串發生的事件與及超過九小時的心理壓力,加上目睹自己被特種部隊包括狙擊手包圍,差不多就叫門多薩完全絕望,種種的剌激令他情緒紊亂喪失理智,最終選擇「寧為玉碎不作瓦存」的不歸路,而八位港人的生命也就此白白的斷送。

當一個人完全絕望時,滿腦子就是專注那件事件,當憤怒、害怕與內疚的情緒至極時,世上彷彿已沒有任何事物值得留戀,人的原始本能(生本能與死本能)完全掌控人性。

適當運用情緒,有助自我激勵,但若不能駕馭情緒,則可以為害人間,不少香港人都忽略了照顧自己情緒的重要性,又或者不知道應該如何管理。

如何管理情緒?
1. 認識及分辨自己的情緒,若是連自己是那種情緒都不認識又如何去管理?
2. 察覺情緒,培養自我察覺的能力,自我溝通
3. 日常心態維護,靜坐有助心境經常維持平靜狀態,當面對突變或災難時會更容易冷靜判斷
4. 抵消負面情緒:當你能認出、分辨以及察覺情緒,好好的問問自己:「我需要這種情緒嗎?」假若不需要的話,就應該把情緒處理,如情緒抒洩、以正面情緒去抵消負面情緒等。但別忘記需要將日常正面情緒儲起來,如編製個人的快樂日記

盼這個分享可以帶出大家對情緒的關注,及早做好管理情緒,別做情緒的奴隸。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催眠已死???

本來不應對同行指指點點,這是大忌。卻又按奈不住,看不過眼,難道催眠真的已死???

穿五顏六色幻彩Tee穿牛仔褲的催眠老師???
桃紅鮮黃螢光衣著的學員???
是學做催眠秀的還可以,至少登台要吸引觀眾嘛!
背後的backdrop卻是專業催眠治療師專業證書課程,專業何來? 是導師? 是學員? 是背後的佈境板?

要取得別人的尊重,也得先要自我尊重。
重視學員、重視自己專業的導師會明白,畢業禮是屬於學員的,罕有跟學員搶鏡。
典禮中的衣著,亦是一種尊重。

催眠最基本:鮮艷顏色容易刺激受者,是催眠專業的禁忌。假如你眼前是身穿大紅顏色衣服的催眠治療師,身處燈火熣燦配以螢光綠色漆油的治療室,那感覺又如何?

也許我的比擬虧張了點吧!最理想的催眠環境是讓受者在放鬆的狀態下接受催眠,色彩要求是柔和而不刺眼,連催眠最基本也弄至如斯地步,真的悲同業蒙羞,哀催眠之已死...

自尊自重、尊重你的客人、尊重自己的專業 - 一切由微細開始!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如何使自身的精神和創造力重新顯現?

  • 生活渾噩、迷失,活在其中會覺得無意義
  • 習慣跟着大潮流
  • 缺乏自我判斷能力
  • 遇到問題時會茫茫然不知所措,很容易感覺到絕望
  • 不敢面對自己
  • 脆弱不敢面對自己,而諉過他人
  • 逃避是比較安全
要怎樣才能使自身的精神和創造力得以重新顯現?

在於....你理解自己有幾深?
你願意對自己坦誠嗎?
你能放低我執,去自我評審嗎?
你是否願意停止去諉過他人,將問題重新聚焦自己從而改進自己?
你是否已準備好去面對自己陰暗面?

只要你願意,你將重新執掌自己的生命,建構自己的未來。
  • 刺激想像及增加自我覺知;掌握潛在心境、人格特質及行為表現,讓自己更理解自己
  • 協調內心矛盾和心理情境,清晰思維
  • 個人及社交問題剖析,融入社群,獲取支持
  • 刺激創造力和幻想力,激發創意思維;豐富表達的詞彙,促進溝通;啟發直覺能力、覺察能力和洞悉能力,適應改變,更富彈性、更多選擇
  • 開展傾聽和反應能力逆向思維訓練,提升抗逆智商
MY OH MIND 深層自我溝通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媒體本無罪 沉迷是原兇

十五歲男童弒母殺妹,正為青少年的心智成長響起警號,但這個警號背後的代價實在太大,不禁令人搖首歎息。有專家相信疑兇是因隱性精神分裂症病發而釀慘劇,惟別小看青少年沉迷網上打鬥殺人遊戲與及變態殺人漫畫的嚴重性,簡接地促成這次倫常慘劇。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社會大眾重視青少年的心智成長。家庭是人成長的核心,但社會周遭的人事物對他們影響深遠,也希望出版商、網路遊戲創作人甚至傳媒,在絞盡腦汁賺錢的同時,也盡一下社會責任,提供更多有益身心多完化的產品選擇,協助推動保障年青一代的正常心智發展。

媒體影響青少年心智發展

社會的整體發展,簡接地助長了媒體對青少年心智發展的影響。逸樂消弭青少年的志向與抗逆能力;教育則重成績卻忽略他們的成長需要;家庭生活變質成為物質補償…容易令青少年茫然不知人生方向與意義,在似是無所事事。

(當寫到這裡稍事片刻之際,在雅虎網站看到「犯罪學家﹕暴力小說不會燃殺機」一文,部份觀點卻又不謀而合)

犯罪學家﹕暴力小說不會燃殺機

城大犯罪學課程主任黃成榮認為,小說著作不會燃起殺機,但若有人遭壓力拖垮,發泄方式或會參考小說內容… 黃成榮認為,暴力媒體如小說或電玩,極其量只是催化劑,血腥畫面不會直接刺激讀者行兇,「一個人長期飽受生活壓力,無法宣泄,積累太久終於爆炸。這人串連日常從周遭接收的片段,按照這些媒體的手法、方式、工具照辦煮碗出來,例如常看瓊瑤的,壓力爆煲後可能終日淚滿襟」。

黃成榮強調,行兇者承受的危機因素包括家庭、成長、學業等,甚至青春期思考未來人生的意義,無人知曉也無從抒解,種種壓力才會拖垮心靈,引起激進行為,「十幾萬人都讀同一本書,如果人生目標清晰,讀什麼書也不會有問題」。

沉迷暴力小說及虛擬遊戲 - 催化人格分裂

隱性精神分裂難以察覺,現實生活中涉案的少年以一個乖仔形象示人,卻常沉迷在暴力小說及殺戮的虛擬世界,既要著力保持乖仔形象,同時不斷壓抑暴力的想法,當內心矛盾及內疚達至頂點,卻又無法緩和或解決現有問題,此等壓力最終催化人格分裂。沉迷暴力小說及虛擬遊戲的影響在於:

受屏幕閃光長時間的刺激會對遊戲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觸發癲癇症發作。

  1. 圖像及情緒能更有效及直接進入人的潛意識,暴力小說及網上遊戲又充斥著這些元素,不斷在潛意識中累積。
  2. 現實與虛擬世界多出現矛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達成或不容許的事,很大機會藉想像或透過虛擬世界中去實現,如在遊戲或想像之中以暴力洩憤,箇中得到的快感與滿足更進一步強化潛意識思維。
  3. 個人形象與內心世界不一致,容易構成內心矛盾與人格分裂。
  4. 沉迷想像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欠決溝通,難於自我表達,更難融入人群及現實生活之中。

媒體本無罪 沉迷是原兇

無可否認暴力媒體如小說或電玩不會燃起正常人的殺機,惟當人受壓情緒已達至失控,潛意識不能抑壓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行為,將很大機會是那在潛意識中潛藏已久、經常在想像世界預演的暴力及殺戮行為。

行兇者對事物認知出現誤解、沉迷暴力媒體、潛意識壓抑的情緒以至家庭生活質素等等,都呈現著失衡。媒體本無罪,事實上選擇暴力媒體與否純屬個人的的選擇,然而沉迷卻是重要警號,家長應多加正視、理解與溝通,作出適當的介入。